(4)读书笔记 —— 呐喊
- 号咷 —— 号啕(háo táo),亦作“嚎啕”、“嚎啕”。放声大哭。
- 孟子说,“无是非之心,非人也”,就是说,没有是非善恶的心,就不能算是人。
- “性相近,习相远”,意思是人的生性(先天素质)差距不大,而后天习染(教育、环境影响等造成人的发展)却有很大差异。
- “易地则皆然”,是汉语词汇,解释为改换到别人的环境,也会像别人那样看待问题。
- 朝笏 hù 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,用玉、象牙或竹片制成,上面可以记事。
- 他便变了脸,铁一般青。睁着眼说,“有许有的,这是从来如此……”
“从来如此,便对么?”
“我不同你讲这些道理;总之你不该说,你说便是你错!”
···
不能想了。
四千年来时时吃人的地方,今天才明白,我也在其中混了多年;大哥正管着家务,妹子恰恰死了,他未必不和在饭菜里,暗暗给我们吃。
我未必无意之中,不吃了我妹子的几片肉,现在也轮到我自己,……
有了四千年吃人履历的我,当初虽然不知道,现在明白,难见真的人!——《狂人日记》
所谓《狂人日记》尖锐地揭示了家族制度和礼教的“吃人”本质,那么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到底是什么,有什么表现?
三纲五常,三从四德?
封建社会,中央集权?
其实上面这些都还是很表象,简单来讲,其实就是有人从你的身上获取到了额外的利益,就是“吃人”了。有人把你赖以生存的基础抢走了,吃掉了你应得的那部分。即便你不愿意,但是在这个大框架,难免不吃上几口,而且当你“长大了”,变成“吃人的人”,然后还可以教育小孩子说社会就是这般如此。你一口,我一口,吃着别人的血肉,一路向前走。 - “包好,包好!这样的趁热吃下。这样的人血馒头,什么痨病都包好!” ——《药》
- 赵太爷愈看愈生气了,抢进几步说:“你敢胡说!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本家?你姓赵么?”
阿Q不开口,想往后退了;赵太爷跳过去,给了他一个嘴巴。
“你怎么会姓赵!——你那里配姓赵!”
···
但他立刻转败为胜了。他擎起右手,用力的在自己脸上连打了两个嘴巴,热剌剌的有些痛;打完之后,便心平气和起来,似乎打的是自己,被打的是别一个自己,不久也就仿佛是自己打了别个一般,——虽然还有些热剌剌,——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躺下了。
···
他的学说是:凡尼姑,一定与和尚私通;一个女人在外面走,一定想引诱野男人;一男一女在那里讲话,一定要有勾当了。为惩治他们起见,所以他往往怒目而视,或者大声说几句“诛心”㈡话,或者在冷僻处,便从后面掷一块小石头。
···
至于舆论,在未庄是无异议,自然都说阿Q坏,被枪毙便是他的坏的证据:不坏又何至于被枪毙呢?而城里的舆论却不佳,他们多半不满足,以为枪毙并无杀头这般好看;而且那是怎样的一个可笑的死囚呵,游了那么久的街,竟没有唱一句戏:他们白跟一趟了。
——《阿Q正传》 - 譬如看见老辈威压青年,在先是要愤愤的,但现在却就转念道,将来这少年有了儿孙时,大抵也要摆这架子的罢,便再没有什么不平了。又如看见兵士打车夫,在先也要愤愤的,但现在也就转念道,倘使这车夫当了兵,这兵拉了车,大抵也就这么打,便再也不放在心上了。他这样想着的时候,有时也疑心是因为自己没有和恶社会奋斗的勇气,所以瞒心昧己的故意造出来的一条逃路,很近于“无是非之心”,远不如改正了好。然而这意见总反而在他脑里生长起来。——《端午节》
- 在上海,如果同巡捕,门丁,西崽之类闲谈起来,他们大抵是憎恶洋鬼子的,他们多是爱国主义者。然而他们也像洋鬼子一样,看不起中国人,棍棒和拳头和轻蔑的眼光,专注在中国人的身上。——《“揩油”》
- 清朝人称八股文为“敲门砖”,因为得到功名,就如打开了门,砖即无用。——《吃教》
现代人称学历为敲门砖,又有什么区别。
12.和我们中国一样,一向用毛笔的,还有一个日本。然而在日本,毛笔几乎绝迹了,代用的是铅笔和墨水笔,连用这些笔的习字帖也很多。为什么呢?就因为这便当,省时间。然而他们不怕“漏鞍”〔4〕么?不,他们自己来制造,而且还要运到中国来。
优良而非国货的时候,中国禁用,日本仿造,这是两国截然不同的地方。——《禁用和自造》
总是自己堵自己的路,好用就是好用,不好用就是不好用,认清自己,有那么难吗?这个时候要脸反而是不要脸。
(4)读书笔记 —— 呐喊
https://leiz-eng.github.io/2023/07/30/reading-notes-4/